发布时间:2017-07-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重点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工、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2014 年10月通水,年均调水量95 亿立方米。后期进一步扩大到引汉江之水,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年完成。远景还将计划从长江三峡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河南带来很多机遇,主要有:
(1)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根据《河南省南 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2010 年受水区城市缺水29.7亿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9.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河南省的用水计划37.69亿立方米,可用水量31.6亿立方米,这将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矛盾。
(2)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是为缺水地区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效促进当地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二是改善缺水地区的投资环境,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三是有利于弱化甚至消除河南缺水地区二元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本地区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3)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能够使受水区的城市有相对充足可靠的水源,城市建设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二是受水城市将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城市发展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将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加速农村人口向附近小城市和城镇转移。
(4)提高农业发展潜力,确保粮食安全。工程建成通水后将有效地解决非农产业 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争水矛盾,在缓解城市供水矛盾的同时也会缓解农业发展的干旱问题,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5)改善丹江口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沿线人民的生活质量。一是大量的移民外迁,改善了库周群众的生存环境。二是结合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梯田建设,可使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达到良性 循环。三是有效地解决了沿线居民生活用水不足的问题,改善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6)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工程建成通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将得到一定改善,生态用水会有相应增加,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从而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来源:河南省水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