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提案办理 返回
省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1210226号提案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09


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210226号提案

    提 案 者:孙黎                
    联 名 者:
    案    由:关于小浪底水库引水入郑工程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建议交省水利厅(含移民办)、河南黄河河务局分别研究办理 


                                                          二○一八年二月 



    郑州市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水利作为重要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也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按照翁省长的指示,2017年12月1日下午,商讨结合国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推进洛阳、郑州、开封这三个大运河通济渠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之间实现水系的连通事宜。郑州市水务局组织郑州市水利设计院有关人员研究省市领导指示及会议精神,对郑汴洛部分地段水系连通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是可行的,必要的,但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源,需要实施引水入郑水源工程建设,启动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 
    一、小浪底引水入郑的必要性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一带一路”建设将郑州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支持郑州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政策的出台,郑州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诸多利好政策都为郑州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然而,郑州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8m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十分之一、河南省的二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水资源严重紧缺标准,水资源已成为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要素,要支撑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郑州水资源的科学统筹,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生态水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活和生态水系用水量日趋增加,虽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及牛口峪引黄调蓄等工程的实施,郑州市水资源紧缺形势有了一定缓解,但供水保证率不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在汛期南水北调中线出现检修或者安全事故,而又恰逢黄河备用水源因调水调沙或汛期泥沙含量过大不能引水等,将对郑州市供水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实施后,可极大提高郑州市供水保证率,缓解新时期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水系用水紧缺等重大水问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郑州市抓紧启动小浪底水库引水入郑工程非常必要和迫切。 
    二、小浪底引水入郑的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坚持“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集中力量加快全域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谋划实施大水源建设工程,实施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不仅符合省领导提出的结合国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推进洛阳、郑州、开封这三个大运河通济渠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之间实现水系的连通指示精神,也同郑州市当前水资源谋划布局高度契合,有利于小浪底引水入郑水源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规划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为自流引水,引水流量15m3/s,工程自现状小浪底南岸灌区渠首3.15km引水隧洞末端分水枢纽开始引水,引水高程232.90m,经孟津县送庄镇北,向东穿越连霍高速、焦柳铁路、二广高速及207国道,沿连霍高速南侧向东,经偃师市邙岭乡南,在偃师市北部二次穿越连霍高速,向东北方向至巩义市北部,再折向东在站街镇跨越伊洛河后,折向东南方向,穿郑西高铁、连霍高速,在荥阳高山镇跨越汜水河西支、310国道及汜水河,而后继续向东南跨越索河支流,并在丁店水库下游跨越索河,沿陇海路向东跨须水河及贾峪河,穿越郑州绕城高速及郑少洛高速连接线,最终入尖岗水库上游贾鲁河,出口高程159.90m,总高差73.0m。实施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具有良好的优势: 
    一是引水规模有保证,现状小浪底水库南岸灌区引水隧洞设计流量28.6m3/s,加大流量35m3/s。该隧洞承担向洛阳市区供水及灌区供水任务,已分配给洛阳使用20.8m3/s,设计流量尚余7.8m3/s,考虑加大流量情况下,其供水能力沿余14.2m3/s. 
    二是水源可靠,小浪底水库属于多年调节的特大型水库,小浪底南岸引水口位于库区,距大坝仅700米,具有良好的引水条件。 
    三是水质优越,饮用水源为水库上层水流,入库河水经库区沉淀后上层水清澈优质,供水线路全为隧洞及管道,沿途水质不易污染,引水水质有保证。 
    四是占地少,全线采用隧洞及管道引水,穿路、河等建筑物时也只有极少部位无法布置倒虹吸时才以渡槽形式穿过,尽可能少占地,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征地和拆迁。 
    五是全线具备自流引水条件,后期运行费用低。 
    三、建议 
    1.建议省政府加强对郑州市生态建设、水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统筹协调和支持,加大对郑州市生态建设、水生态建设的促进、协调力度。 
    2.根据郑州市城区供水规划和郑州市航空港区供水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主城区和航空港区需增加南水北调用水量5.36亿立方米/年,需增加引黄生态用水5.6亿立方米/年,建议省水利厅对郑州市水资源水指标分配给予大力倾斜。 
    3.建议省水利厅对郑州市小浪底引水项目给予具体支持,加快实施小浪底引水工程项目。


 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10226号提案的答复函.pdf

(来源:办公室)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利厅

备案序号:豫ICP备11012831 郑公备:41010502000012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46

访问量: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