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9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鸟嬉戏......历时3年,河南省焦作市大沙河重现生态美,目之所及,令人心旷神怡。如今的大沙河,经过统筹谋划、全面治理、生态修复,初步形成了城区核心段长12公里、宽220米~260米的生态水面,两岸绿化最大纵深近1000米,新增生态水面7000亩,新增绿地面积6000亩,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转为Ⅲ类,实现了从“臭水沟”到湿地公园的蝶变。
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2%,全市大小河流125条、中小型水库26座、小微水体260余处。如何实现境内众多河湖的有效管理?焦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天安排近40名护河员,对大沙河进行全天候巡河保洁,推进大沙河管理常态化。“我们还运用‘人防﹢技防﹢物防’模式,在每个河段都有河长负责的基础上,加装50个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控,建立健全了大沙河全天候立体式巡河机制。”谈及35公里的大沙河岸线管护工作,焦作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付希强如数家珍。
自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以来,焦作市已累计清理违章建筑53.8万平方米、河道垃圾65.6万立方米;取缔非法采砂场(点)40个,清理采砂船101只,查处非法采砂、取土90余起,一大批河道“四乱”历史遗留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让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在亲水治水中做好水文章。”在今年9月30日召开的全市河长述职视频会议上,焦作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王小平在视频讲话时说,“河长制强力推进了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中心城区新增景观水面6300亩、绿地7800亩、湿地2500亩,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全面建成、正在创建AAAA级景区,大沙河湿地公园成为‘城市会客厅’,今年还将有84个口袋公园与大家见面,城市的‘颜值’‘气质’进一步提升。”《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显示,焦作城市宜居度居全省第二,连续4年进入全省前四。
今年8月21日,焦作市出台了《焦作市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积极构建河长管河护河长效机制,全市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826人,实现了河湖全覆盖。17名市级河长率先垂范,市第一总河长王小平对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焦作市市长、市总河长徐衣显每月3次到黄(沁)河“清四乱”现场进行督导,其他市级河长在河湖一线现场督导,协调解决“四乱”问题。各级河长狠抓落实,全年累计巡河7万余人次。2018年、2019年该市作为抽检城市,两次代表河南省接受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河长制总结评估并取得可喜成绩,温县村级河长郑明雷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民间河湖卫士”。
焦作市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全市64名河湖检察长上岗履职,实现了河湖检察长全覆盖,市、县检察机关共立案23起,下发检察建议书7份,河长制工作全面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020年是焦作河长制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河长制从‘有实’向‘有为’转变的关键之年。”徐衣显表示,将继续全面深化落实好河长制,打造水清岸绿好生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