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2022年4月8日 13:36 来源 : 大公中原网
为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持续增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稳步推进水利改革,近日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4月8日,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该《规划》中涉及水安全保障方面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该《规划》立足河南省情水情,对水安全保障进行了总体布局,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三横一纵四域”兴利除害现代水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从内容上来说,该《规划》共七章,分别从建设、管理、改革和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防洪安全保障、供水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水利保障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那么,对于未来河南省将建立什么样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呢?孙运锋介绍,到2025年,河南省1-5级堤防达标率达到7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3%,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8.55%。到2035年,河南省将基本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兴利除害现代水网,基本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25项重点水利工程
“为了推进《规划》落实落地,河南省近期谋划了“十四五”期间拟实施的25项重点水利工程,估算总投资1841亿元。”孙运锋表示,这些项目是“十四五”期间构建河南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的骨干工程。
在这25项重点水利工程中,防洪减灾类13项、灌溉供水类8项、调蓄类4项。其中,信阳袁湾水库、黄河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贾鲁河综合治理、固始县白果冲水库、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三门峡金卢(鸡湾)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新郑观音寺调蓄工程等10项已于2021年开工。
另外,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贾鲁河(郑州段)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郑州市西水东引等7项计划2022年底前拟开工建设。
平顶山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南阳汉山水库、卫河共产主义渠流域综合治理、洛阳故县水库灌区、南水北调中线鹤壁鱼泉调蓄、南水北调中线禹州沙陀湖调蓄工程等8项,计划2022年之后拟开工。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还将同步开展伊洛河、卫河、北汝河、唐白河、沙颍河等10条重要支流和2725公里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五水综改”保障《规划》落地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统筹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综合改革,破除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申季维表示,预计到“十四五”末,河南将完善优化供水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地下水超采重点区治理达到70%以上,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5000万亩以上。
其中,在水权改革方面,河南省将重点研究巩固水权交易试点改革成果、建立水权交易常态化机制、优化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扩大水权交易范围等。通过水权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水四定”为核心,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既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河南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管理处处长郭贵明介绍,“四水四定”,既是编制、实施各类涉水规划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破解河南省水资源制约瓶颈的关键举措。
郭贵明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从完善法治、加强监管、严格考核等方面,推动河南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来源: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