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4
中国水利报 2024年5月14日 第5569期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2年1月,水利部印发《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方案》,要求中线、东线工程沿线省份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切实维护好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三年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7个省(直辖市)全面建立南水北调河湖长体系,严格落实工程沿线各级河湖长责任,开展巡查检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加大相关部门、企业协作力度,全力守护南水北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5 · 14”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本期专刊推出专题,集中报道工程沿线各地压实河湖长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的积极作为和成效。
——编者
北京
市级河长带头督导检查
本报通讯员 祁琬清 龚晨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市段起点为惠南庄泵站,终点至团城湖调节池,全长80公里,工程涉及房山、丰台、海淀三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共设置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94名,其中市级河长1名。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务中心承担北京市河长制办公室交办的事务性工作,负责加强组织协调和流域管理。
北京市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相关工作,南水北调工程市级河长带头督导检查南水北调干线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部署各项任务。在各级河长推动下,丰台、房山区政府组织拆除了影响工程安全的占压物;北京市水务局会同属地政府编制占压物拆除后的土地流转方案,协商南水北调集团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北京市水务局和南水北调集团紧密配合,加强水质监测和信息共享,积极应对藻类等问题,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安全。
团城湖调节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终点。在北京市水务局的统筹安排下,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加强巡查,同执法部门建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发现、制止和打击水事违法行为,保障辖区水资源安全。2023年初至今,共开展工程巡查1460次,设备设施巡查8760次。
天津
健全协作机制 强化执法考核
本报记者 王延
天津市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强化考核监督,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天津市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市、区、镇、村四级河湖长体系,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市级河湖长对责任段的管理保护负总责,区、镇、村级河湖长分级、分段负责,统筹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工程安全、防汛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工作。
在健全协作机制方面,天津市积极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对接,充分发挥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流域机构﹢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作用,及时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段运行状况,协调解决跨界工程管理问题。同时,天津市持续深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组织水务、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在强化考核监督方面,天津市河湖长办主动对接工程管理单位,将有关工作列为河湖长制年度重点任务,纳入河湖长制年度考核,持续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确保河湖长制发挥实效。
河北
工程沿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33万次
本报通讯员 王浩 邢云朋
河北省自2022年2月出台《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全力整治突出问题。截至目前,沿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3万余次,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190个。
河北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明渠段(豫冀界至冀京界)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现有河长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实现中线、东线一期北延工程及相关河渠、所有配套工程明渠段河长体系全覆盖。
2022年汛前,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河北分公司会商,在省级层面发挥河长制平台优势,筛查了一批突出问题,并督办沿线市级河长积极解决问题,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汛期,根据降水预测,河北省提前组织各级河长对工程沿线风险点开展全面排查,消除隐患,重点对邯郸滏阳河渡槽上下游阻水树木、邢台东镇渠渡槽出口阻塞不畅等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有力应对了海河“23 · 7”流域性特大洪水,保障了工程安全。
工程沿线各地河长推动相关部门与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结对,强化信息共享,落实联席会议、联合巡查、联合执法等措施,协同研究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积极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河南
强化法治力量 开展专项整治
本报记者 李乐乐 通讯员 张欣
河南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沿线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湖长980名,分级分段落实属地责任。
2022年3月1日,《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保障水质稳定达标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水源保护、工程保护、生态保护、保障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以法治力量守好南水北调“三个安全”。
河南省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南水北调藻类防控长效机制,共同整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河道防洪隐患26处。2023年,河南省扎实抓好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后续问题整改,累计整治574处影响库区水质问题,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阳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实施河道治理工程,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爱水护河行动,全力守护碧水清流。丹江口水库淅川县域片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河南省将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强化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水源区及总干渠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山东
统筹推进工程沿线幸福河湖建设
本报通讯员 王喜臣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山东省便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其中,省级河湖长4名、市级河湖长14名。全省各地相关部门共清理南水北调沿线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00余个。
山东省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河湖管理范围划定,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夯实管护基础。济宁市采取“河长牵头、联合认定、分类实施、强力攻坚”模式,在有“东线之肾”之称的南四湖,稳妥推进解决流域历史遗留问题;济南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各级河长2022年以来巡河2930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266个;德州市设置河道“断面长”,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责任纳入相应河长工作职责。
在维护南水北调东线“三个安全”的基础上,山东省统筹推进工程沿线幸福河湖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韩庄运河(韩庄节制闸至四支沟段)、梁济运河(济宁太白湖新区南四湖入湖口至任城区长沟镇水牛陈村段)、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昌邑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江苏
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 守护东线源头水安全
本报通讯员 邹安琪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保护长江流域水质对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三个安全”意义重大。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所在地,江苏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15名省级河湖长带动长江流域3万多名河湖长履职尽责。
江苏省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长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1.57万个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开展调水沿线水质监测及水环境监管,严格管控输水河道危化品运输船舶,落实调蓄湖泊渔业养殖管控;加强调水组织协调与工程运行监管,实现省内抗旱调水、年度向省外调水与北延应急供水等任务的高效统筹。截至2023年底,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115个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达100%,河湖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安徽滁州市
全力推动“四乱”问题整治守护高邮湖
本报通讯员 朱晨林 唐国标
高邮湖跨苏皖两省,是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线路上的一颗明珠。安徽省滁州市切实压实责任,落实湖泊管护任务,与江苏省沿湖地区建立跨省协作机制,汇聚护水合力,守好高邮湖。
安徽省在高邮湖流域设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16名,滁州市副市长单培为高邮湖市级湖长,在铜龙河等5条入湖支流设立县级河长和乡级河长,并分段设置了“民间湖长”,拧紧责任链条,共护高邮湖一湖清水。
滁州市河长办牵头抓总,落实湖泊管护任务,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定期开展巡湖调研和暗访督查。滁州市落实“河长﹢检察长”“河湖警长”工作机制,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定期巡查。2023年以来,滁州市查处高邮湖流域非法取土、倾倒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3件,关停沿岸非法养殖场2家,移除清理废弃渔船、网箱等12条(个)。滁州市常态化开展“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建立“四乱”问题台账268个,销号268个,完成率达100%。滁州市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5.4亿元,完成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高邮湖水环境质量。
滁州市与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签订联合河湖长制协议,在协同共治、联合监测、共同保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跨省合作,同步、同标落实高邮湖管理保护责任。在近年开展的河湖长联合专项行动中,同步清除围网养殖、水上饭店等。
(来源:发展研究部)